《红楼之黛玉长嫂》
《红楼之黛玉长嫂》全本免费阅读
明瑶华漫游在一处华美的天宫仙府,眼前处处雕梁画栋,花团锦绣,有说不清的异香扑鼻,耳边是缥缈悦乐的乐声。
转眼间,她便躺在一张柔软馨香的床榻上,仿若置身云间,好舒服,舒服得她永远不想醒过来,就这样一直沉睡下去。
明瑶华沉浸在繁华舒适的美梦中。
不,不行!这些都是假!快睁眼,睁开眼,赶紧醒过来!
明瑶华知道她是又梦魇了,全身好像被固定住了,眼皮子睁不开,四肢沉重,动弹不得。
梦中的她努力和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相抗衡,额头冒出一层冷汗,不知多了多久,耳边若远若近的乐声也变成了幼弟带着哭腔的叫喊。
“姐姐,姐姐,你快醒醒!快醒过来啊!”小孩儿心中恐惧,不管不顾地嚎哭起来,这道哭声成功将明瑶华拉回了现实。
明瑶华嘴角扯出一抹笑,虚弱地开口:“别怕,姐姐醒了。”
虽然已经醒了,但四肢还不能灵活使唤,说话也带着颤音,但好歹是醒过来了。
虚岁十岁的明甫光已经懂得要面子,背过身擦擦眼泪鼻涕,转身去倒了一杯茶水过来。
候在床边的男子将她的头抬起一些,接过小孩儿倒来的茶,小心地喂到她唇边。明瑶华一口气喝完,解了喉咙都干渴,脑子也清明一些了。她抬眸看向坐在床边的青年男子,房里点着两根蜡烛,晕黄的烛光映照出男子发红的眼眶和紧皱的眉头。
明瑶华半坐起来,男子一语不发,只俯身在她身后放了个靠枕。明瑶华伸手抚了抚他的眉头,故作轻松地笑道:“好了,这么俊的一张脸,别皱着眉了。”
明瑶华心中愧疚,自半个月前她突发梦魇,入睡后四肢僵硬,频繁做梦,夜夜不得安睡。看大夫喝药也不中用,反而因为喝了安神汤,睡梦中也叫不醒,只能硬生生熬着,等醒来后更加疲惫。
睡眠不足加上内心的怀疑恐惧——怀疑世界意识容不下她这个带着前世记忆的穿越者,恐惧世界意识要将她抹除,自己吓自己,连续十多天折腾下来让她憔悴不堪。
就连她身边的亲人跟着忧虑不安,家中的气氛日渐凝重。
楚明霁紧握她的手,声音喑哑,乞求道:“瑶儿,我担心你,你快点好起来,我和光弟不能没有你。我们的家人,只有你了。”
此时已是深夜,万籁俱静,守在她床前的弟弟和夫君都惶然不安,明瑶华心里一酸,目光看到床头帐子上挂着好几个自不同寺庙求来的护身符,安抚道:“别怕,我会好起来的。这两天不是比刚开始的时候好多了吗,只上半夜闹腾一回,下半夜就能安睡了。白天歇晌也不再做梦了。”
她看了眼最新的一个平安符,道:“且你不是说去霞光寺求签,连续三支签子都是逢凶化吉的意头,这一定是佛祖给我们的暗示。”
明甫光眼巴巴的看着她,“真的吗?”
明瑶华捏了捏他的手,“当然是真的,等过些日子姐姐好了,正好赶上中秋,到时姐姐给你做月饼吃。”
明瑶华说的笃定,看着精神头也比昨日好了一些,明甫光半信半疑,最终还是选择相信她,重重地点了下头,“嗯,等中秋节我们一起做月饼吃。”
周遭人家都处于熟睡中,外头漆黑安静,也不知弟弟是睡下了又起来,还是一直强撑着没睡守在她身边,明瑶华看到弟弟两只眼睛下面挂着黑眼袋,催着他回房睡觉:“好了,夜深了。夫君,你送光弟回房休息。”
明甫光还想再守在她旁边,明瑶华笑道:“你这几天的功课欠下多少了?等我好了可是要检查的,你不回去休息好养足精神,怎么有精力补功课。”
这……他这些天在学业上确实懈怠了。
明甫光心虚,乖乖地任由姐夫拉着走了,还不忘抛下一句:“我会补齐功课的。”
#
接下来的日子,噩梦断断续续的消退。
直到八月初,明瑶华又是一夜无梦,醒来精神奕奕,不见一点儿梦魇留下的影子。
复请了大夫来诊脉,大夫也说脉搏有力,身体无碍。
一家人俱是松了口气,为庆祝此事,还特地叫了一桌五福酒楼的席面,送到家来。
明甫光又高兴又着急,吃饭的时候大口的往嘴里塞东西。
他的功课落下很多,还没来得及补上。按理每天应该有二十张大字,默写《论语》两章,可他为着姐姐卧病的事,哪儿有心思练字默写,只随意敷衍过去,练的字加起来也就五六十张。
难不成姐姐要看他的功课,他就拿出几十张大字作数?
实在丢脸。
他要赶紧吃饱去练字背书。
他的两颊被米饭塞得鼓鼓的,明瑶华担心他噎着,忙倒了碗汤推给他,“慢些慢些,吃太快对身体不好。”
楚明霁也有了打趣的心情,轻笑道:“他这是急着去用功呢。”
明甫光被姐夫揭穿了,面露羞赧。
明瑶华在桌下轻轻踢他的脚,面上鼓励道:“不着急,姐姐知道你是担心姐姐,不是故意懒惰,既然是事出有因,慢慢补上也就是了。一天多写两张大字,多默写一篇文章,用不了多久就能补回来了。”
“嗯嗯,我听姐姐的。”明甫光猛点头,还横了楚明霁一眼。
楚明霁失笑。
饭罢,明甫光去书房补功课。
明瑶华在院子里走走消食,又去看了大陶缸里游动的几尾鱼儿,神思清明,不免思忖起未来的打算。
说起来他们一家三口如今是相依为命状态,家里大人都没了。
她的母亲卢太太中年产育第二个孩子时元气大伤,撑了两年就去世了。父亲明老爹在妻子逝世后也没续弦,一边教养孩子,一边当教书先生。
他当年也是考中过二甲第二十六名的进士——咳,这是明老爹时时挂在嘴边念叨的,他的人生高光时刻。
后来随着吏部的安排,到陕西做了六年县令,吏部考核评了个优,本来能调到江南富县当县令,但明老爹称病辞官了,带着钱财回家乡买了百来亩良田,当起了富家翁——明瑶华小时候好几次听卢太太提到这事,长吁短叹地喊心口疼,要是明老爹继续当官,凭他的才干,保不齐能给她挣个知府夫人当当。
明老爹总是笑笑,回头或是买一根银簪,或是买一个银手镯回来送给卢太太,卢太太收到首饰心花怒放的,也就不再提什么可惜不可惜的话了。
明老爹回乡安定下来后,就在县城开了个私塾,收了一批七八岁的孩子,但学生来来去去,跟着坚持学下去,有天赋有志向走科举路线的只有楚明霁一人。
楚明霁也从普通学生成了明老爹倾注全部心血的弟子。
楚明霁也没辜负明老爹的期望,十五岁下场考童试,县试和府试都得了好名次,可惜,院试排队进考场时被一个屡试不中的癫狂老童生扭伤
【当前章节不完整】
【退出畅读后阅读完整章节!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