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我在乱世靠种田翻身了》
《我在乱世靠种田翻身了》全本免费阅读
听到系统的声音,苏禾晚朝前方看去,就见右前方一棵柳树处有一些衣角露了出来,若是不仔细看,很容易就这么忽略过去。
“蓬安哥,我好像看见那里有人。”说话时苏禾晚还往右前方指了指。
赵蓬安朝她指的方向看去,果然就见到了一簇青色衣角露了出来,立马就将驴车停了下来。
不知情的赵芳几人忙扶着车身,疑惑的问道,“蓬安哥,怎么停下了?”
赵蓬安从车头跳下,回道,“那边有一个人,不知道是晕了还是怎样,我过去看看。”
苏禾晚也跳了下来,还把水给带上了,那人说不定是被渴晕的。
“有人?”赵芳惊讶的朝四周看去,看了一圈没看到,又问道,“哪里有人?”
待她顺着苏禾晚前进的方向看去时,终于看见了露出来的衣角,惊讶道,“还真的有人。”
赵三叔也赶着驴车朝他们靠近,听到她的话,就道,“真有人晕倒了?那咱们得去看看。”
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,他们要是不帮忙,那人能不能活下来都难说。
苏禾晚走到跟前时,就见一清俊男子靠在树上,面色发白,嘴唇干裂,在他身旁还散落着一个水壶。
赵蓬安也看到了这人的情况,眉头皱了下,这人看着像是缺水晕倒的,这般想着就拿起地上的水壶往里灌了些水。
他想着这些读书人都是爱干净的,因此就没用自己的竹筒给他喂水。
灌完水后又将水壶送到他嘴边,水壶刚到男子嘴边,他就像是抓住了什么救命稻草般咕噜咕噜的拼命把水吸了进去,没一会儿,水壶就见了底。
此时那男子的脸色看上去也好了些。
“这还是个读书人呢。”赵三叔走过来看着地上散落的几本书,惊奇道。
他是个粗人,对读书人有种天然的喜爱和敬佩,因此再看那昏迷男子时就带上了敬佩的神色。
就是这人忒惨了些,若不是他们恰巧经过这里,恐怕他连今天都挺不过去。
水壶见底后,苏禾晚将自己的竹筒递了过去。
在接连又喂了几壶水后,那青年男子终于咳了几声,片刻后,就慢慢的睁开了眼。
甫一睁眼,就看到好几个人围着他,脑子还没反应过来就先咳上了,“咳咳咳。”
【奖励已发放,功德点+3】
在他醒来时,系统的声音就响起了,苏禾晚也挺高兴的,今天可以吃南瓜了。
赵蓬安看他咳的厉害,忙将水壶递了过去,“要不你再喝点水?”
那男子神色赧然的将水壶接过来,声音沙哑道,“谢谢。”
“谢就不用了,既然遇到了也不能见死不救。”赵蓬安说道。
等他喝完水后,赵蓬安又问道,“这里只有你一个人吗?怎么没跟人一起?你要去哪里?”
那男子犹豫片刻才道,“我姓宋,单名一个朗字,正欲去往临京城。”
“原本我带的水撑到下次打水还是够的,只是不小心洒了些,然后就这样了。”说完,宋朗脸上浮现出一丝惭愧之色。
要不是他不小心把水给洒了,情况不至于这样糟糕。
顺着他的话大家都看往地上看去,许是水渍都已经被晒干了,并未见到什么痕迹。
察觉到众人的目光,宋朗低下了头,小声道,“不是在这洒的。”
“咳咳。”众人忙收回目光。
“多谢各位相救,小生无以为报。”宋朗端正身子,双手作揖,行了个礼。
吓的赵三叔等人连忙摆手,“不用,不用。”
他们就是过来看看,要不是小晚蓬安先发现了他,他们未必能注意到。
赵蓬安则道,“你要谢就谢小晚吧,是她先发现你的。”
宋朗看向苏禾晚,语气真挚,“多谢姑娘相救之恩。”
苏禾晚笑了下,“小事一桩,不足挂齿。”
她救他只是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完成系统的任务而已。
苏禾晚不在意,宋朗却坚持要答谢,只见他将腰间的荷包解下,从中取出一锭银子来。
“在下身上还剩下银子,姑娘若是不嫌弃的话就收下吧。”
其实他身上还有一枚玉佩,但赠人玉佩意义太过重大不合适,书他也舍不得送出去,能送的也只有银子了。
见他掏出银子,苏禾晚笑的更灿烂了,“不介意,也不嫌弃。”
刚还说银子没多少了呢,这不就来了吗,果然做好事还是有用的。
“你自己还能走吗,若是不行的话。”赵蓬安看了看赵三叔他们。
赵三叔立马就道,“我看你一个人也挺可怜的,要是不嫌弃的话坐我们的车就行。”
宋朗闻言,赶忙道谢,“不嫌弃,不嫌弃,实在是太感谢各位了。”
他正愁自己一个人要怎么走呢,能搭上车自然是最好不过了。
赵蓬安将他扶住,“谢就不用了,我姓赵,你叫我赵大哥就行,这是我妹子,姓苏,这位是我三叔,赵三叔。”
接着又一一将其余人介绍给他。
宋朗虽有些奇怪为何两人姓氏不一样但也没问,只一一跟赵三叔等人弯身道谢。
既然已经决定把人给带上了,赵蓬安就招呼着大家将散落的书给整理好,又帮他放到驴车上。
将他的东西放好后,宋朗选择跟赵蓬安一同坐在前面赶车。
“都坐好了吗?坐好了就走了,在走上三四个时辰就是酉时末了,到时咱们停下来吃点东西。”赵蓬安说道。
苏禾晚点头,“坐好了。”
“蓬安哥,走吧。”赵芳也说道。
“行,走喽。”赵蓬安吆喝了一声,就把车赶了起来。
车上,赵蓬安见宋朗还是一副拘谨的模样,就主动开口道,“小兄弟,我看你学识不错,应该已经考取了秀才吧。”
宋朗腼腆一笑,“赵大哥好眼力,在下确已考取了秀才功名。”
“小兄弟年纪轻轻就是秀才公呢,真是让人佩服。”赵蓬安真心道。
他们村几十户人家才出了一个秀才,灾荒来临时秀才一家没跟他们一起逃荒,说是在县里有亲人,投奔亲人去了,也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。
宋朗闻言却苦笑一声,“秀才又如何,如今科举荒废,读再多的书又有什么用。”
五年前本应是科举的日子却未如期举行,自那以后,科举的日子一推再推,直到三年前再无一点水花。
昔日一起读书的同窗各奔
【当前章节不完整】
【退出畅读后阅读完整章节!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