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王妃心中只有君君臣臣》
《王妃心中只有君君臣臣》全本免费阅读
引人向善,是莫大的德行。
许路明决定亲自去一趟齐王府,将珍本交给齐王。
第二日,是朔日,诸位大人在北边儿的紫宸殿列队,恭候两日不曾露面的官家。
每月初一、十五,是百官觐见天子的正日子,朝廷不管有事儿没事儿,都得举行朝会。余下时日,不过是有事商议才加开朝会。一月三旬,约莫有十几次朝会,平均不到三天就要上朝。国家地方大,事情多,没办法。
官家刚即位的时候,也曾雄心壮志,做出一副宵衣旰食的明君模样。
只是,帝王的奢靡生活不知不觉间将他的志向消磨殆尽,不过几年的工夫,官家上朝的次数便大幅减少。从原先的二十余次到如今的不足十次。
官家穿着一袭玄色的衮龙袍,头上戴的是十二旒的冠冕,高居龙椅之上,气度雍容。
然而他望着台阶下的吵成一团的臣子们,有些意兴阑珊。
每逢大朝,寅时便要起床梳洗,他年纪大了,精神头不足,实在有些困倦。
兼之,这龙椅也不甚舒适。虽则宫中的绣娘缝制了熏了香的软垫,可到底不如寝宫里那张铺满虎皮狐裘的美人榻来得安逸。
他艰难地透过眼前的珠帘看向他的爱卿们,这些人为了一点子事便互相攻讦,甚至以死相逼。哪怕他这个做君父的,提一点小小的要求,这些人也敢不接受,也要违逆他!
细细想来,这些糟老头子怎么及得上后宫的佳人呢?
有这工夫听他们打嘴仗,不如回去赏舞听曲儿,岂不快哉!
怎奈,“祖宗家法”四个字压得他喘不过气来。他若是连大朝会也不出席,只怕这些文官的奏章要把他的福宁宫给淹了。
他听着宰辅重臣的意思,处决了几桩大事。
而后又吩咐太子和晋王明日去探望齐王。毕竟是天家骨肉,到底还是要做出一副兄友弟恭的模样,给天下人做表率。
太子与晋王也明白这个道理,很顺从地接受了。
事实上,他们昨日就得到了消息。如果不是事关重大,要探一探父皇和群臣的口风,那探病的药材今日已经上门了。
此时,又得了父皇的命令,礼物不免要加厚三分。
官家又转而说道:“晚间在集英殿举行宴会,众位卿家可不要过分自苦,必然要一同列席,为新晋士子贺!”
“喏。”
不久,便散朝了。
许路明正式踏进礼部的大门,从此,他不再是御史台的御史了。那些曾经的峥嵘岁月都变成往事了。
他到礼部虽是人生地不熟,却没受到什么刁难。
一则,他是最高长官;二则,他是铁面无私的许路明。
就这样混过一日,了解了些许礼部的章程,眼看到了下衙的时辰,许路明轻抚衣袖,转身离开。
“大人去哪儿?官家在集英殿宴请群臣呢!”礼部侍郎看许路明要走,连忙叫住他。
“齐王之伤也算是因许家而起,我白日不方便去探病,只好抽空过去一趟。”许路明解释道。
礼部侍郎愣了一会儿,没想到许路明还懂得人情世故。只是他见许路明两手空空,难道将礼物藏起来了?是玉器还是银票?
“大人果真是宽厚待人。此事我亦有所耳闻,原和许家没有干系。大人破费了。”
许路明长叹一口气。
“我将收藏的《孟子》珍本赠予他,也是盼着他早日向善。”
礼部侍郎听了心里直痒痒。没有读书人听见《孟子》珍本会不心动。许路明莫非转性了,还真是大手笔呀!
“不知是哪一版?难道是东汉赵岐的注本?”礼部侍郎忍不住抬高了声音。
“我如何会有那样珍贵的东西?是唐爽的手抄本。虽比不得赵岐的《孟子章句》,却也令我收获颇丰。不能与此人同代交谈,我平生深以为憾!只好时常在书上注疏,希冀能告慰逝者。”
礼部侍郎点了点头,“唐秋眠实乃一代大儒。我幼时也念过他的《孟子》注本,不过是雕版印刷而成的,不若大人的手抄本珍贵。想必齐王收到大人的礼物,一定会浑身舒畅,保不齐病一下子就好了!”
许路明还是那个许路明,他没变。唐爽的手抄本能值几个钱?齐王自有官家教导,又有各色师父在侧,论得着他做这个主吗?
许路明点点头,便抓紧时间赶去了齐王府。
齐王听说许路明到访,连忙吩咐下人引对方进来。
又因他后背受伤,敷了药草,不方便见客,只得随手寻出一架大漠长河的屏风出来挡着。
两人隔着屏风见礼。
许路明见齐王谦逊知礼,病中还挂念着未收复的边疆四镇,暗中点头,心里最后那点子不舍之情也消散了。
他将书赠予齐王,又顺口教育对方几句。
齐王趴在床上,一张俊脸忍得颇为辛苦。
有没有搞错啊!谁家探病送书啊?他又不考科举,根本用不上好不好?
只是想着许回,不免多了几分宽容。眼前这个喋喋不休的糟老头子是她的亲爹,忍着呗,还说什么。
许路明见齐王诚恳地应了,以为齐王是个可造之材,越发来了兴头,旁征博引,一
【当前章节不完整】
【退出畅读后阅读完整章节!】